今夏,連續高溫干旱導致土壤墑情較差,飼草發育遲緩。作為綦江區畜牧產業重點發展區域,綦江南部部分地區出現飼草萎蔫和黃枯死亡現象,飼草大量減產。對此,農業部門積極引導養殖戶儲備青貯飼料,確保牛羊等牲畜過冬“口糧”充足。
近日,記者在位于趕水鎮羊角村的王廷蘭家庭農場里看到,養殖戶廖圣剛正將剛收來的玉米秸稈粉碎,準備做成青貯飼料,為農場里飼養的180余只羊做好充足的過冬準備。
“今年飼草減產大約五成。拿皇竹草來說,往年我能割四五茬,今年到現在我才割了兩茬,第二茬這都割了二十多天了,現在才長起來可能10公分左右,后期雨水好的話,大概也只能割上一茬了,而且今年草長得只有往年的一半粗,不是很好。”廖圣剛說,他在農場里種植了50畝玉米、50畝皇竹草,零星還有些其他的飼草,若是往年,僅他自己種植的這些,就完全夠羊兒們過冬了。不過就算今年飼草減產,他也并不著急,農場已經在周圍各村收了大量的高粱稈、玉米稈以及青野草,囤積了100余噸青貯,并且還在不斷收購中,依舊能讓羊兒們在這個冬日里養得膘肥體壯。
“與青綠飼料相比,青貯的營養物質不但不會減少,而且有一種芳香酸味,刺激家畜的食欲,采食量增加,特別是對肉羊的生長發育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據區農業農村委畜牧站站長葉昭輝介紹,青貯是指把鮮棵植物品種壓實封閉起來,使貯存的青飼料與外部空氣隔絕,造成內部缺氧、致使厭氧發酵,從而產生有機酸,可使鮮棵飼料保存經久不壞,既可減少養分損失又有利于動物消化吸收的一種貯存技術。
據了解,今年綦江區加強青貯儲備工作力度,目前全區已儲備青貯飼料12萬噸,預計今年青貯總量將達18萬噸,確保全區15萬頭牲畜冬季有充足的“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