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左嶺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口,一輛東風牌白色醫療車吸引了附近前來核酸檢測居民的目光。
這是去年底我省交付的首批770輛基層移動醫療衛生服務車之一。這些“流動健康服務車”,已經開往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就近服務群眾。
登車,映入眼簾的是操作臺上整齊擺放的血細胞分析儀、離心裝置等專業儀器,操作臺下層設有備用電源、開關和用于保存樣本和試劑的醫用冷藏柜,功能十分齊全。
“血常規、心電圖、尿常規、B超、肝腎功能這些檢測都可以在車上完成。這輛車開到哪里,哪里的群眾就能隨時隨地接受體檢等醫療服務。”左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臨床檢驗師賈超說。
這批單車“身價”近百萬元的基層移動醫療衛生服務車,由省衛健委、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簡稱“省質檢院”)等攜手打造。作為技術服務方,自2020年12月該項目立項以來,省質檢院嚴守質量安全關。
改變車輛結構后,如何保證其安全性?省質檢院機電產品檢測研究所專家首先從“源頭”——改裝配置清單涉及的主要材料、配件入手,嚴格驗證冰箱、燈具、地膠、電線電纜、板材等材料的供應商資質,并對其中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產品進行實驗室檢測驗證。第一次抽樣檢驗,他們發現電線樣品不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經協商后立即更換供應商,對供應商群體發出明確警示。
對完成改裝的試驗車,省質檢院專家詳細考證大型設備對車輛重心偏移的影響,對配重調節等方面提出有效建議,并編制出《基層移動醫療衛生服務車驗收大綱》,驗收從此有了標準。
驗收階段,省質檢院專家們白天驗收,晚上整理數據、出驗收報告。每發現一個問題,專家們立即現場督促整改,確保每一輛出廠的服務車都符合此前制定的驗收大綱。驗收中發現,車輛電池組采用上下兩層可抽出式結構,原本是方便維修和更換,但實際操作時,下層電池組抽出時電源連接線與上層電池架會產生剮蹭,導致絕緣磨損,存在安全隱患。這一發現引起相關方面關注,廠方很快優化線束設計方案,確保用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