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多發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經常困擾著中老年人。廈門光亮骨科醫院院長鄭光亮說,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二十一世紀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如何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非常重要。
他介紹,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骨關節病。主要由于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外傷、過度勞累、體重過重、不正確的走路姿勢、長時間下蹲、膝關節的受涼受寒等因素引起。而膝關節炎包括骨性關節炎、風濕性、痛風、創傷性等各種類型,其中骨性關節炎是引起中老年人膝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且女性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主要有:
1、疼痛。因其發病緩慢,早期疼痛不明顯,在活動、受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可減輕,進而發展為持續疼痛。
2、腫脹。由于軟組織變性增生、關節積液及滑膜肥厚、脂肪墊增大等所致。
3、功能障礙。常表現為膝關節活動范圍減少,部分患者還會有膝關節僵硬等表現,但活動后可減輕。也可出現關節彈響、摩擦音等表現。
4、膝關節外觀畸形。常由于膝關節邊緣骨質增生、骨贅形成、關節間隙改變等所致。嚴重者可出現膝關節內、外翻畸形。
鄭光亮說,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明顯的患者進行X線檢查,可見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有囊性變和骨質硬化,關節邊緣有骨刺、骨贅形成,髁間隆起高尖。
如何治療呢?早期以減輕疼痛、緩解癥狀、最大限度保護膝關節的功能及降低致殘率為主;中期采取“六位一體”治療方法(關節腔內治療、關節腔外治療、全身性治療、補腎、股四頭肌鍛煉、減重),延長和避免“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時間;晚期可選擇置換“人工關節”提高病人生活治療。經過系統保守治療,基本可以臨床治愈。
鄭光亮提醒,肥胖、膝部創傷、內分泌紊亂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病人膝部發病的主要原因,80%患者通過“六位一體”治療,可大大減少和避免“人工膝關節置換”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