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菜怎么處理?不少人覺得倒掉太可惜,但第二天再吃吧,心里又會擔心,畢竟關于隔夜菜有害健康的傳言一直沒有間斷過。
近日,來杭州務工的梅女士(化名)萬萬沒想到,自己吃了隔夜菜竟然引來大麻煩。
反復惡心嘔吐,全身乏力
隔夜菜竟吃出急性腎衰竭
那天,梅女士吃了冰箱里未經加熱的隔夜菜,沒多久就出現反復惡心、嘔吐,立馬到當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
可第二天仍未見好轉,梅女士遂來到蕭山區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當時已全身乏力,尿量也明顯減少。
急診通過化驗單查血腎功能及電解質:血肌酐高達703umol/L(正常值43-133umol/L),尿素氮30.8mmol/L(正常值2.9-8.2mmol/L),血鉀高達8.14mmol/L(正常值3.5-5.5mmol/L)。梅女士被診斷為急性腎衰竭、高鉀血癥。
當時情況十分危急,若腎功能不能及時逆轉,梅女士今后可能就要在透析中度日,而嚴重的高鉀血癥還會導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臟驟停。
入院后,醫生立即為梅女士采取嚴密心電監護,并予緊急血液透析治療,2小時后復查血鉀6.4mmol/L。
之后,梅女士病情逐漸好轉,血鉀指標及腎功能恢復正常,目前已康復出院。
上吐下瀉為什么會傷到“腎”?
吃隔夜菜,后果真這么嚴重?
醫生提醒,炎炎夏日,細菌也活躍起來了。很多長輩認為,隔夜菜只要沒變味,照樣可以吃。殊不知隔夜菜特別是蔬菜極易發生質變,吃后極易造成腸胃不適。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如果出現連續腹瀉,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梅女士就是因為上吐下瀉,引起身體體液大量丟失,而且沒有及時補液,導致機體嚴重脫水,內環境遭到破壞,從而全身有效血容量急劇減少,腎臟的循環血量降低,使腎小球濾過率突然或持續下降,引起氮質廢物體內儲留,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引發急性腎衰竭。
而腎臟是我們人體的過濾器官,它會把有毒、有害、多余的物質過濾出體外。梅女士正是因為急性腎衰竭導致高鉀血癥,好在治療及時,沒有危及生命,并且成功保住了兩側腎臟。
不過,大家也不必過分擔心!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如果食用了變質的隔夜菜后造成上吐下瀉,只要補液及時,并不會嚴重到引起腎衰竭。只有在持續上吐下瀉又未及時補液而導致人體嚴重脫水時,才會引起腎臟缺血,引發急性腎衰竭。
隔夜菜到底該怎么處理?
這些注意事項要記牢
及時放入冰箱
即使在冬季,也不宜長時間放在外面,因為食物與空氣接觸更容易滋生細菌,放入冰箱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應該熱菜直接放,不應該放涼了再放。放涼過程中會導致食物中的細菌有一定增加。
不同剩菜,分開儲存
分開存儲可以避免細菌交叉污染。還需要用干凈的容器密閉儲存,應避免盛在鋁鍋、不銹鋼鍋內,應將其盛放在玻璃、陶瓷、保鮮盒等器皿中。
吃前回鍋熱透
除了合理儲存,回鍋加熱也是保障健康的關鍵。剩菜在冰箱里儲存,吃之前一定要高溫回鍋,把菜整體加熱到100℃,保持沸騰3分鐘以上。因為低溫只能抑制細菌繁殖,不能徹底殺死細菌。
綠葉蔬菜、海鮮盡量不隔夜
綠葉蔬菜隔夜產生的亞硝酸鹽較多,螃蟹、魚類、蝦類等海鮮,隔夜后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損傷肝、腎功能。因此,都盡量不要隔夜吃。
定期清潔冰箱
冰箱沒有定期清潔,各類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也會在濕冷環境中滋生。如果取出冷藏食物,立即食用,細菌會入侵胃腸,引發“冰箱性胃腸炎”。因此,三個月左右,冰箱最好做一次“大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