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推進教育數字化是重要一環。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寫入“推進教育數字化”,令業界鼓舞。疫情3年間,我國教育數字化發展突飛猛進,尤其是2022年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開通,為億萬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打開了一扇新大門。
如何全面把握教育數字化內涵?教育數字化會對教育帶來哪些變革?教育數字產品開發有何規范?我國在推進教育數字化過程中還面臨哪些挑戰?帶著這些問題,半月談記者采訪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陸亭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北京)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黃榮懷。
變革開啟:正當其時、風頭正勁
(資料圖)
半月談記者:現在網絡上對教育數字化的解讀眾說紛紜,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等各種概念讓人莫衷一是。我們該如何理解教育數字化?
黃榮懷:教育數字化實際上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個特殊階段,它是在數字經濟、數字中國背景下的一個概念。這里的數字化是指教育數字化轉型,就是持續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技術手段來變革教育、教學系統的過程。智慧教育是智能時代的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與目標形態,旨在構建智慧的學習環境,變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催生智能時代的教育制度,是人們對未來教育的共同想象與期待。
馬陸亭:教育數字化是適應數字時代降臨的教育準備。數字時代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社會形態,將對工業革命以來形成的班級課堂教學模式產生變革性影響,在教學上解決規?;谡n下的因材施教問題,在學習上實現人人能學,時時處處可學。
半月談記者:發展教育數字化,最顯而易見的效果是可以擴大優質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您認為發展教育數字化的意義是什么?
馬陸亭:教育數字化既是推動形成學習型大國的重要手段,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和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黃榮懷:實施教育數字化,可以構筑滿足全民終身學習需求、開放靈活、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型社會新格局;數字化為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現實可能性,加快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教育,強化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多選擇、更加便捷、更加開放、更加靈活的教育供給與服務,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高品質、個性化學習需要。
四年級學生用平板電腦進行課堂練習 劉穎 攝
半月談記者:從本世紀初開始,我國就一直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目前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到什么程度了?
馬陸亭:除了大型教育綜合性文件外,新世紀以來國家頒布了多個專項政策文件規劃推進教育信息化。如《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簡單地說,我國教育信息化經電化教育、廣播電視教育起步,歷經教育信息化1.0和教育信息化2.0階段,到2022年,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開啟了教育數字化的新發展階段。
在一系列政策推進下,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成績斐然。目前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到100%,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有99.5%的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數量超過400萬間,其中87.2%的學校實現多媒體教學設備全覆蓋。
黃榮懷:從數字化轉型視角看教育信息化,存在三個具有顯著特征的發展階段:信息化設備與教學應用、信息化支撐與教育賦能、信息化引領與教育變革。我們目前正處在第三個階段,即教育系統變革階段,注重數字生態的建設與教育形態的重塑,著力探索學習環境的智聯融通、教育數字孿生系統的有序演進等。
2022年開通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是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我國的教育數字化水平可以說已進入世界前列,國際影響力也顯著提升。舉例來說,新冠疫情發生后,我國的大規模線上教育引起許多國家關注,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展開多方合作,研制并發布了《彈性教學手冊——中國“停課不停學”的經驗》等一系列手冊,與全球各國分享了中國經驗。
數字化轉型:全要素、全業務、全領域、全流程
半月談記者:未來一段時間我國教育數字化的發展路徑是什么?
馬陸亭:由數字化通往教育強國的可視化路徑是:通過教育數字化改造,建立起泛在學習場景和實施多元混合式教學;進而深入教育本質內涵,帶動教育形態和模式變革;最后建設成學習型社會和教育強國。
黃榮懷:借用數字經濟發展路徑的表述,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應該是促進教育全要素、全業務、全領域和全流程的數字化轉型?!叭亍鄙婕敖膛c學過程中的各個要素,包括培養目標、教育內容、教學模式、評價方式、教師能力、學習環境等;“全業務”涉及教育管理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包括發展規劃、課程教材、教師發展、學生成長、科技支撐、教育裝備、國際合作、教育督導、教育研究等;“全領域”涵蓋基礎、高等、職業、成人與繼續教育以及社會培訓等教育領域,同時兼顧城市和農村等地域均衡公平;“全流程”則是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包括招生與選拔、教學與課程、培養與管理、升學與畢業等。
在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動車組VR智慧課堂上模擬檢修 李一博 攝
半月談記者:目前我國對于教育數字化有沒有設定比較明確的目標?
黃榮懷: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我認為,要以教育數字化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基座。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從頂層規劃、中層部署、基層創新三個層面來設定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目標。
頂層規劃是指國家級教育、科技等相關部門制定數字戰略與體系規劃,增強全社會的數字化意識、數字化能力,以數字化思維引領價值轉型。中層部署是指省市層面要聚焦數字治理體系的形成和智慧教育生態的構建,從體制機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方面對教育進行全方位系統性重塑?;鶎觿撔率侵敢龑Ш蛶椭鷮W校夯實信息化基礎設施、強化優質數字資源的創新應用、全面提升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構建數字化課堂教學新模式、創新數字化評價技術與手段、建構線上線下(32.510,-0.53,-1.60%)融合的協同教研網絡等。
教育數字產品開發應把握三點
半月談記者:企業對市場的嗅覺更為靈敏。面對教育數字化機會,國內已有企業落地了智慧課堂系統、個性化學習評價系統等一系列從教學、測評到管理等環節的多種智能教育產品,一些產品已進入校園并得到初步認可。對此,您怎么看?企業開發教育數字產品有何規范?
黃榮懷:教育數字產品能為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與服務支持,滿足師生、學校、家庭的多元教育需求,但目前整個教育數字產品的生態還存在一些問題。當下進入教育領域的部分產品存在“技術黑盒子”和“方案空盒子”的“雙盲盒”現象,即在產品開發中存在核心技術、設計專利和關鍵材料的缺失,以及技術提供方或開發者對產品的應用場景、兼容環境、銜接時序不確定、不明確等。因此,研究主體、技術主體和實踐主體要協同聯動,加速場景驅動的實踐探索,形成科技賦能教育的閉環。同時,要進一步加大核心技術研發,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安全性。
此外,教育數字產品的校園準入體系也亟待建立。一是加強教育數字產品分級分類研究。二是深化教育數字產品進入校園的應用場景分類研究。要將教育數字產品使用中所關聯的時間、地點、人物、資源、功能、學科等要素進行鏈條化分析。三是完善教育數字產品的校園準入制度體系。應在審查、監管、問責等方面建立規范體系,包含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制度規定以及管理方式等內容。
馬陸亭:教育數字產品的開發應用要更加重視網絡安全,關注數字倫理,將科技對學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小。主要包括技術安全、算法安全、數據安全等,要保障教育數字網絡平臺的可用、可靠、可控性,不斷提高教育數字化管理水平。
思維轉變是最大挑戰
半月談記者:當前我國推進教育數字化還面臨哪些挑戰,如何應對?
黃榮懷:我國教育數字化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臨許多挑戰,最大的挑戰是思維。
當前,依然存在社會轉型外驅力持續增強與教育改革內生動力不足的現象。我們應認識到,培育數字化思維是塑造智能時代教育轉型的靈魂。各地推動教育數字化改革,需改變大家對數字設備及技術簡單機械的應用和工具性思維,系統謀劃和引領數字時代學校的改革與發展。
另外,數字化能力建設也很重要。無論如何轉型,教育的關鍵還是在學生、在教師、在教育管理者。培養學生、教師及教育管理者的數字化能力,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
馬陸亭: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強統籌規劃。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系統謀劃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路徑和政策措施,加強方向引導和統一認識,充分發揮制度優勢,注重以數字化為杠桿撬動教育的整體性變革。數字時代是一個全新的時代,需要不斷解決前進發展中的問題,創新是未來辦學和育人的著力點,面向社會、深入實踐是辦學的必然選擇,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育人的關注要點。(半月談記者:高遠至 原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