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日初升方興未艾,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歷時一年籌建的中韓城市館項目,于9月23日舉行了中韓城市館開館暨中韓經貿洽談活動。韓國駐沈陽總領事館總領事崔斗錫、韓國駐華大使館參贊金相廣、禹萬洙、韓國嘉賓,省市相關部門、銀行、企業代表共400余人參加開館儀式。
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是2020年4月21日經國務院批復設立的國家級示范區,同年6月29日省委省政府為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揭牌成立。按照國家批復要求,圍繞“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振興發展新引擎、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引領區、中韓全方位寬領域合作先行區”的定位,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強化改革引領、創新驅動,致力于加強中韓兩國經貿合作,輻射帶動東北亞地區乃至國際合作。
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立一年以來,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主動對接“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深入落實國務院批復的《總體方案》,建設發展初見成效。一是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示范區高效率運行。率先實行“管委會+國有公司+園區”的運營模式,在這種運行模式的作用下,有效降低了投資者的運營成本和投資風險,減少了項目的建設周期。二是全方位寬領域開展對韓合作。一年來有效應對疫情的不利影響,以中韓合作為切入點和著力點,同韓國政府部門、商會等社會機構建立協調聯系機制,同光電信息、健康食品、裝備制造領域的多家韓國企業開展合作洽談和商貿合作。建設中韓城市館,搭建經貿合作平臺,對日、對俄合作有序推進。三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打造高質量產業集群。在高端裝備制造、大健康、光電信息等主導產業領域,謀劃建設了PEM制氫關鍵裝備研發制造、康拜秸稈制板裝備制造、華潤疫苗、富士康智慧農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廣的產業項目。四是強化服務和支撐保障,推進營商環境高水平建設。加快建設投融資、政務服務、社會服務以及創業服務環境,積極向國家省市爭取更多的權限,特別是在國際合作、對外開放方面的權限下放到示范區,優化各項審批流程,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深入打造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等基礎建設,干霧海河及春明湖治理項目被列入吉林省綠水長廊項目第一批省級試點。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起步區道路、給排水、供熱、電力、燃氣、通信等公共服務設施已全面覆蓋,搭起了“三縱三橫”的路網框架。已與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大學達成整體搬遷進駐的合作意向,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附屬小學建設即將啟動。
據了解,參加當天開館儀式的韓國嘉賓有韓國在華知名企業代表、韓國市道知事協議會代表團、參加東北亞博覽會的韓國代表團等韓國嘉賓近100人。參觀完中韓城市館之后,紛紛對中韓城市館的設計理念、區域劃分和功能定位豎起大拇指。中韓城市館作為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的重點項目,是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地標性建筑,是全方位展示韓國全境城市政治、生態、產業、科技、人文等的超大型綜合體,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5萬平方米,著力打造國際交流合作平臺、進口商品集散中心和跨境電商孵化基地。館內設有17個韓國城市館,國際商品展銷館,跨境商品數字化服務中心,全球企業館,商務會務中心等功能區,將定期舉辦中韓主題博覽會、產業發展論壇、文化藝術展演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中韓城市館作為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重要的功能平臺,立足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發展戰略定位,將發揮韓國企業在技術、品牌等方面的優勢,對接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通過網絡直播、紅人帶貨、展銷結合等新經濟、新模式,以B2B方式為擁有先進技術、優質商品的韓國中小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加快推動韓國中小企業落地產業園區發展壯大。
中韓城市館在中韓兩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下,打造全球供應鏈選品基地。通過網紅直播選品展廳的形式,為全行業各領域市場主體提供電商實戰專業化的“操作指南”,商品銷售包括進口食品、美妝個護、洗護用品、家居用品、服飾、保健品、文具用品、首飾等類別,真正實現溯源、高質、保真、低價。同時中韓城市館開展了“線上+線下”聯動融合發展模式,實現了線上與線下融合、文化與商業融合、內貿與外貿融合的消費場景,打造“交易無縫鏈接,商品無界流動”的數字貿易新體驗,進而形成跨行業、跨區域的全行業協同發展。
同時,還舉辦了與韓國市道知事協議會座談會、“網紅經濟發展趨勢”高峰論壇。中韓城市館開館后廣大市民還可以參與中韓美食街、中韓特色集市等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