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位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雄村鎮的賣花漁村早早開啟了“賞花模式”。村前屋后、山坡谷底,競相綻放的梅花宛如一條粉紅色的絲帶環繞著歷經滄桑的古村,與遠山、云海交相輝映。村內,慕名而來的游客和攝影愛好者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資料圖】
臨溪而建的賣花漁村并不賣魚,只賣盆景,因村莊狀似靈魚,村民期望生活如魚得水,故而得名。近年來,賣花漁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創新創意賦能鄉村振興,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主線,不斷拓寬傳統盆景產業邊界,全力建設有產業、有活力、有顏值、有創意、有鄉愁的“新安山居圖”村落景區,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發展之路。
小盆景種出“大風景”
賣花漁村是中國徽派盆景的發源地。當地氣候溫潤、雨水充沛,為盆景植物生長及樹樁培育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千百年來,當地村民以種植花草、制作盆景為生,盡心守護著一方青山綠水。2008年,徽派盆景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成為賣花漁村對外宣傳中的一張靚麗名片。
走進賣花漁村,街角巷道、庭院內外,一盆盆品類不同、形態各異的徽派盆景躍入眼簾;道路上,隨處可見正在加工、制作盆景的藝人,以及旅游觀光、攝影采風的團隊,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景象。
近年來,賣花漁村積極推進徽派盆景技藝保護傳承,不斷探索“盆景+旅游”“盆景+節慶”產業融合新模式,借助旅游延伸盆景產業價值鏈,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提高村莊的知名度,讓非遺成為帶動村民增收、拓展農村就業的增長點。
“徽派盆景技藝集文化性、藝術性、生產性于一體,兼具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護傳承和利用好它,具有重要意義?!辟u花漁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徐玉龍介紹,近年來,該村大力實施“名師帶徒”育才工程,不斷壯大非遺傳承隊伍,逐漸形成了一支86人組成的老、中、青結合的徽派盆景技藝專業隊伍。
傳承隊伍建設好了,徽派盆景制作的原材料便是縈繞在賣花漁村人心中的另一大難題?!百u花漁村最能代表徽派盆景藝術特色的便是徽梅,制作徽梅盆景,基莊尤為重要,需花木歷經十多年甚至幾十年長成后才能使用?!毙煊颀埥榻B,賣花漁村四面環山,村民便就近在山坡上種下大量梅花?!拔覀冞@里有個不成文的風俗,從山上挖一棵梅樁,就要補種兩棵。經過一年年、一代代的積累,小盆景逐漸種出了‘大風景’?!?/p>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截至目前,全村共有盆景基地1500多畝。2022年通過盆景銷售,生產總值達2600多萬元,戶均收入超10萬元,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已突破100萬元。
窮山村變成“網紅村”
“村子只有一條走不了車的崎嶇山路連通外界。一到梅雨天,我們只能挑著扁擔,踩著泥巴路,一步一步、艱難地將盆景挑到縣城去賣?!彪m然已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但賣花漁村村民洪吉會仍記憶猶新。
由于自然、交通等條件限制,賣花漁村曾是閉塞的窮山村,產業底子薄、山多田地少,小康對于當地村民而言遙不可及。
十幾年間,曾經的“窮山村”煥然一新,先后獲得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傳統村落、安徽省特色景觀旅游村等諸多榮譽稱號。去年,世界旅游聯盟和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合作發布《2022世界旅游聯盟——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案例》,“歙縣賣花漁村:‘盆景+’產業融合新模式賦能鄉村振興”案例入選其中。
從“養在深山人未識”的窮山村到登上國際舞臺,賣花漁村的振興之路與“盆景+旅游”的融合發展思路密不可分。
2006年,村莊連通外界的公路通車,客商們可以直接把貨車開進深山,一株株盆景隨著通達的公路銷售到全國各地。自此,賣花漁村便走上了“開掛之路”。
路通了,還不夠。要讓村莊的美麗盆景和風景轉變成美好“錢景”,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吸引更多人走進山村。為此,賣花漁村依托徽派盆景產業和獨特自然風光,按照“一業興帶動百業旺”的思路,大力發展“盆景+旅游”產業,以盆景興產業,以梅花促旅游,發展“美麗經濟”。通過舉辦梅花節、攝影節等特色節慶活動,引得省內外游客紛至沓來,催生出一批新業態、新產品,進一步激發消費市場活力。
近年來,賣花漁村按照國家3A級旅游景區標準,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旅游業態,鄉村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每年春天,村莊良好的生態環境、漫山遍野的梅花景觀、家家戶戶奇特造型的盆景,吸引著眾多游客慕名而來,到賣花漁村走古道、賞春花、看盆景、吃農家飯的客人逐年遞增。
徐玉龍表示,下一步,該村將依托盆景產業打造鄉村振興升級版,建設中國徽派盆景小鎮,集精微盆景、生態旅游、鄉村休閑、戶外運動和養生度假等于一體,帶動盆景產業、鄉村旅游更好發展。
手藝人吃上“旅游飯”
近年來,隨著賣花漁村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徽派盆景技藝傳承人、手藝人借助旅游業獲得了新的發展和可觀收益,進而促進了徽派盆景技藝的保護與傳承。
“晨霧繚繞、梅香沁人,清晨的賣花漁村真的太美啦?!贝迕窈榻〖t在朋友圈內分享著村子的日常。與盆景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他,也親眼見證了村莊與盆景產業的一步步美麗蝶變。
走進洪健紅的院子,放眼望去,全是盆景,不少游客在此觀賞和選購盆景?!斑@是二紅梅”“那邊那盆是綠萼梅”“墻角那盆是烏羽梅”……談起這些自己精心培育的“寶貝”,洪健紅精氣神十足?!艾F在是賞梅最佳時間,來我這兒的客人明顯變多了,每天能賣掉十幾盆盆景呢?!?/p>
洪健紅介紹,小型盆景、微盆景是游客的最愛。2019年,洪健紅還開起了民宿,與日俱增的游客讓他的生意更加紅火?!皼]想到,我們也能吃上‘旅游飯’,走上致富路?!焙榻〖t笑著說。
在賣花漁村,吃上“旅游飯”的不只像洪健紅這樣的老手藝人、傳承人,紅火的鄉村旅游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他們當中涌現出一批年輕技藝大師和銷售能手。
90后小伙洪林便是其中之一。大學畢業后的他,在外“漂泊”了一段時間,2017年,再三思索之后,洪林決定回家鄉經營家里的盆景生意?!盎张膳杈凹妓嚨膫鞒信c發展需要年輕力量的參與,這幾年村子鄉村旅游發展日益紅火,非常適合回來創業?!焙榱终f。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徽派盆景、走進賣花漁村,洪林開始嘗試直播帶貨,邀請非遺傳承人、手藝人做客直播間,面向全國網友展示徽派盆景制作過程。果不其然,一段時間堅持下來,自家的盆景銷量得到顯著提升。
如今,村里越來越多的傳承人架起了直播設備,開起了網店?;张膳杈?、漫山梅花、千年古村……通過小小的手機屏幕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也吸引了許多看花人和遠道而來的買花商人。村民們紛紛表示,“直播打開了銷路,引來了游客,增加了收益,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p>
關鍵詞: 賣花漁村小盆景點亮鄉村振興大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