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種植綠肥作物,能形成良好小氣候,協調土壤水分和養分供應等,提高果子產量和品質。”近日,在重慶市巴南區二圣鎮集體村梨園內,農技專家正在指導果農加強田間管理。據悉,巴南區今年充分運用綠肥周年銜接輕簡化種植技術,在集體村新建綠肥果園1500余畝。
據介紹,綠肥果園是以果樹行間綠肥覆蓋栽培為核心,充分發揮綠肥養分供應、土壤結構改善、固碳增匯、小氣候調節、病蟲草害防控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生產綠色優質果品為目標的一種生態化可持續果園管理模式。近年來,巴南區農業農村委積極優化冬綠肥和夏綠肥種質資源配置,研發了冬夏綠肥周年銜接輕簡化種植技術,形成了長江中上游果園冬夏綠肥周年覆蓋栽培技術模式。
何為綠肥周年銜接輕簡化種植技術?巴南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果農可選擇早生快發、覆蓋度高、生態適應性好的光葉苕子、箭筈豌豆或山黧豆等冬綠肥品種,以及拉巴豆、夏大豆等夏綠肥品種在果園內種植,并分別在6月、9月采用翻耕機,將綠肥翻壓到20 至30厘米的土層,作為有機肥源。如此“兩播兩翻”作業周年循環,可實現綠肥果園周年覆蓋栽培。果園土壤實現綠肥覆蓋后,可避免清耕管理帶來的土壤侵蝕、地力下降、增加除草勞動成本等問題,綠肥作物還可以節流雨水,調節土壤水分,防止或減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助推果實增產提質。
據介紹,巴南區今年新建的1500余畝綠肥果園已經進入秋季管理階段。值得一提的是,在6月初至8月底罕見高溫干旱極端天氣下,不少梨園平均減產30%,但在綠肥果園內,梨子并未減產,每畝產量達900至1200斤,實現保果穩果,也充分表明綠肥覆蓋對梨園抗旱穩產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該負責人介紹,下階段,巴南區農業農村委將在全區范圍繼續推廣綠肥周年銜接輕簡化種植技術,助力綠肥果園建設,為推動水果產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