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意見》發布,該《意見》是北京市首個以水生態保護修復為主要內容的政府文件。
《意見》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水生態空間管控體系初步建立,健康河湖比例達到85%以上;到2035年,水生態空間管控體系更加完善,水生態保護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全面建立。同時,將科學編制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大清河、薊運河五大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規劃。
到2025年,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資料圖片)
《意見》提出的工作目標為,到2025年,流域水土流失和點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水生態空間管控體系初步建立,水系連通性明顯改善,河湖水系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水平有效提高,健康河湖比例達到85%以上,水生態公共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全社會共同保護水生態的良好氛圍和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到2035年,流域水土流失和點面源污染防治成效進一步鞏固,水生態空間管控體系更加完善,河湖水系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高,河湖健康狀況持續改善,水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大幅提升,水生態公共服務能力基本滿足人民群眾需求,水生態保護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全面建立。
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近年來,北京市堅持以流域為單元、以河長制為統領,統籌推進水安全保障、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取得明顯成效。全市五大主干河流26年來全部重現“流動的河”,有水河道、有水河長水面大幅增加,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6年回升,81眼干涸多年的井泉復涌。多個河段水庫出現黑鸛、蒼鷺等60多種珍稀鳥類,水生動植物種群穩步增加,水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升。
將開展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
《意見》提出,開展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統籌市域空間地貌類型、自然資源稟賦、土地利用、水生態系統特征和生態敏感性等因素,綜合考慮不同流域特點和區域發展功能定位,開展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提出不同功能分區水生態保護修復的要求和目標。
此外,將編制河湖水生態空間管控規劃。在保障河流防洪、水資源涵養、生態環境保護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河湖等生態空間和人類生產生活空間,科學劃定主要河流、湖泊、水庫、濕地、蓄滯洪澇區水生態空間,明確管控范圍和要求。編制市、區兩級河湖水生態空間管控規劃,作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的水專項規劃,形成一套空間劃分成果、一本空間利用臺賬、一套管控對策方案,作為水生態空間保護和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
編制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規劃?;诹饔蛩鷳B功能分區,立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充分考慮河湖水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與流域各生態要素的關系,科學編制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大清河、薊運河五大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規劃。推進滿足防洪安全、水資源優化調度、水環境質量改善、水生態健康、水景觀提升、水文化傳承等多目標要求的重要支流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方案編制工作,著力鞏固提升重點區域和流域水生態功能。
實現清水下山、凈水入河入庫
在統籌推進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修復方面,《意見》要求統籌協調治水與治山、治林、治田、治村(鎮/城)的關系,實施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持續降低入河污染物總量,實現清水下山、凈水入河入庫。
在加強河湖水生態保護修復方面,綜合考慮水文節律、連通性、生境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等關鍵生態要素,實施河湖水系水生態的系統保護修復,維護河湖健康生命,促進河湖功能永續利用。
《意見》提出,切實提升河湖棲息地生境多樣性,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實施河湖水系分類分段分區保護修復,著力改善野生生物棲息環境質量。推動水岸融合、一體化規劃設計,適度拓展河道規劃設計空間,按照宜寬則寬、宜彎則彎的原則,重塑健康自然的河湖岸線,恢復河灘、洼塘、島洲、溪流、河濱帶等多樣化生境,以生境多樣性驅動生物多樣性,為魚類、鳥類、兩棲動物、底棲生物等重要野生生物提供良好棲息空間。
同時,維護并提高河湖生物多樣性。強化懷沙河、懷九河、拒馬河等鄉土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修復,進一步加強已發現鄉土珍稀物種河段的棲息環境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破壞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水域、場所和生存條件。加強城市河湖生態化運行維護,為魚類產卵、索餌、越冬、洄游提供全生命周期保護,為鳥類、兩棲動物等野生動物棲息設立留野空間??茖W實施生物操縱,促進河湖水生態環境改善,提升生物多樣性。防治河湖水系外來物種入侵。
不斷增強城市河湖濱水空間生態服務功能,建設幸福河湖。在符合防洪安全等規定的前提下,科學實施城區河湖水域岸線濱水空間多功能融合,逐步恢復歷史水系,促進城市功能織補和生態修復。根據不同河湖(河段)功能定位,加強城市郊野段河湖濱水空間的保護修復,兼顧生態性和親水性,更好滿足市民休閑、娛樂、觀賞、體驗等多樣化需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