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團城演武廳全景
昨天(26日)上午,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健銳營演武廳”將從今天起恢復開放,同時推出的“志喻金湯——健銳營歷史文化展”,全面回顧了清代健銳營的輝煌與功績。歷史上的健銳營,曾為維護國家統一、維系邊疆安定立下戰功。
位于海淀區香山南路紅旗村1號的健銳營演武廳,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是健銳營的練兵場所,俗稱團城演武廳或小團城。團城演武廳的建筑格局類似一座古老城池的縮影,南北對峙的城樓巍然高聳,北城門上嵌有玉石門額,額書“志喻金湯”,南門額書“威宣壁壘”。城外原有護城河,河道及石橋保存至今。團城內為一圈空地,東西兩條馬道可直通城上,北城樓內矗立著乾隆年間的“實勝寺后記碑”,碑身陽面刻漢文和滿文、陰面刻蒙文和藏文,碑文記述了健銳營在平定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叛亂中的功績,此碑刻系團城演武廳的“鎮館之寶”。在團城西側,還矗立著一座毛石砌筑的碉樓,高11.2米,南北長24米,是清朝演武時將領的指揮臺。
為提升展陳質量,團城演武廳從2019年4月閉館改陳,歷經三年多的時間,展陳質量得到全面提升。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此次展覽開放團城東西值房、南北城樓作為新的展區,增添健銳營日常訓練、虛擬穿衣、特色飲食、三山五園文化等項目。展覽分為“健銳勁旅”“詰戎揚烈”“太平安樂”“壯肄聲威”“策功績武”等5個單元,全面介紹健銳營的歷史沿革,重現經典戰役場景,復刻優秀將領的戎馬一生,凸顯了健銳營在促進多民族國家統一中發揮的作用。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本次展覽免費對公眾開放,開放時間為每日9:00-17:00(周一閉館),觀眾可通過“北京文博”微信公眾號實名預約參觀。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內存
團城演武廳的興建,和清代平定大小金川有直接關系。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金川土司莎羅奔企圖吞并附近諸蕃,并在險要路口建造碉樓抵御清軍。為了對付碉樓,清廷在香山山麓建置團城演兵場,在團城周圍修建與金川相似的碉樓,進行模擬練兵。乾隆皇帝曾經在此檢閱八旗軍隊。據記載,團城演武廳附近共有67座碉樓,大多數現已無存。團城西側現存一座極為完整的碉樓,為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摘自《北京名勝古跡辭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