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9月28日,《頤和園日歷·2023(草木賁華)》正式與游客見面。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2023年《頤和園日歷》以頤和園植物文化為主題,延續口袋書式設計,以節令賞花為主線,精選385幅植物主題圖片,重點介紹頤和園一年四季的110種主要植物,讓讀者和游客跟著小小的日歷,沉浸式體驗頤和園四季變化。目前,市民游客可以通過頤和園新文創淘寶店鋪、文物出版社天貓旗艦店、頤和園線下文創店等渠道購買2023年《頤和園日歷》。
據悉,2023年《頤和園日歷》首次以園林植物配置的視角,系統梳理頤和園的園林植物配置中的藝術。
作為清代最后一座皇家園林,頤和園里的植物是中國古典園林配置藝術的典范。早在清漪園時期,便開始人工種植名貴花木,這種園林配置一直延續至重建頤和園。近年來,頤和園更加注重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特色花卉養護,最終在頤和園形成了植物景觀與建筑景觀相輔相成的特色園林布局。
2023年《頤和園日歷》以植物文化為主題,內容包括植物種類、植物文化、科普小知識、宮廷插花等,按照節令賞花進行編排,介紹了頤和園一年四季110種主要植物,用圖片和科普介紹,讓游客和讀者在翻動日歷的每一天,每日一景每日一條小知識。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自2019年首次推出《頤和園日歷》,頤和園已經先后推出二十四節氣主題、長廊彩畫主題和福壽文化主題日歷,均得到良好的社會反響。2023年《頤和園日歷》延續往年的裝幀設計,正文采用“主題圖片+文字注解”的形式,所有科普詞條由頤和園專家把關,文字通俗易懂,園林愛好者和普通游客均能在日歷中有所收獲。在兼具美觀耐用的同時,將日歷變成了一本具有收藏意義的工具書,延續日歷的使用壽命。
頤和園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頤和園還繼續打造《頤和園日歷》系列IP,產出有別于其他種類的知識科普類文創產品,讓公園文創的概念歸于“文化”,追求對公園文化內涵和內容的深耕,為游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文化科普類文創產品。
此外,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主辦、頤和園管理處承辦的系列精品文物專題展“園說Ⅳ——這片山水這片園”于9月28日在頤和園博物館開幕。園說Ⅳ匯集了頤和園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首都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15家文博單位提供的各類展品171件/套、資料品32件/套。展覽以文物為載體,系統講述以三山五園為核心的歷史名園集群在選址、營建、造園藝術、歷史功能及保護發展等方面的內容。
據悉,展覽共劃分山水毓秀、名園盛衰、移天縮地、園居理政、古園新生等五個篇章,闡釋了北京西郊歷史名園鐘靈毓秀的山水環境、經年累月的造園歷程、登峰造極的藝術成就、園居理政的多元功能和方興未艾的建設發展進程。展覽將持續至2023年2月5日。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同時開通“云上”觀展與重點文物電子導覽,游客既可展廳參觀,也可線上觀展。配合展覽,學者名家還將在頤和講堂為廣大園林文化愛好者帶來精彩的專題講座。展覽現場,設有多種形式、多場次的科普社教活動供游客參與體驗。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