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行政務服務中心開廳一周年專題新聞發布會。新京報記者從發布會獲知,自2021年9月13日正式開廳運行以來,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共進駐市級事項1980個、通州區級事項1568個,接待辦事群眾8.3萬人次,完成審批服務4.9萬件,提供各類咨詢服務4.1萬次,除涉密等特殊情形外,全程網辦占比達到100%,群眾滿意度接近100%。
【資料圖】
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大廳。 新京報見習記者 葉紅梅 攝
智能終端“自助辦”,95%進駐事項無需再到人工窗口辦理
副中心管委會政務局副局長、通州區政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勝勇介紹,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大力推行智能終端“自助辦”服務模式,開設智能終端窗口43個,95%進駐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的事項無需再到人工窗口辦理,辦事人通過智能終端即可自行完成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從事項申報、材料提交、在線審核、視頻交互、結果制發的全流程辦理。
同時,通過與北京市電子證照庫、印章庫和大數據平臺對接以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智能終端可實現174項企業個人常用信息復用“少填寫”,364項OCR可識別電子表單數據“免提交”,212類電子證照對比核驗“減材料”,跨地域遠程視頻交互“零延時”,審批決定加蓋政府部門電子印章“零時限”,讓企業、群眾充分感受到信息化技術帶來的便捷高效。
針對“減材料”,副中心管委會政務局副局長陳新指出,以每年學生入學工作中的幼升小、小升初為例,原先具有北京戶口的小朋友在幼升小的時候需要準備戶口本、居住證明、預防接種證明、住房證明等7份紙質材料,信息核驗至少也需要1個工作日?,F在通過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大數據支撐通州區義務教育入學事項應用,實現了入學材料均通過線上實時查詢核驗,紙質材料全部免提交,從而讓家長不必再為孩子上學的事兒反復跑腿。
“今年7月份,我們共服務1.5萬名學生辦理入學,其中小學生9000名左右,中學生6000名左右,數據接口的調用次數達到552萬次,高效支撐今年通州區的中小學生入學工作。” 陳新表示。
工作人員為辦事人員提供智能終端使用指導。 新京報見習記者 葉紅梅 攝
更大范圍“跨省通辦”,“云窗”系統部署到津冀9個窗口
張勝勇介紹,通州發揮城市副中心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作用,先后與天津寶坻、武清和河北雄安新區、廊坊及曹妃甸等地建立政務服務協同機制,采取“設立專窗、系統共用、終端互設”等多種方式,推動639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截至目前已辦理各類政務服務事項6815件,極大節約了辦事人通勤成本和時間成本。
據陳新介紹,目前已實現了1825項北京市市級事項、1129項通州區區級事項、廊坊北三縣317項事項、天津市183個事項的業務通辦。
據悉,副中心政務服務“云窗”系統近期已部署到河北、天津共9個屬地大廳“跨省通辦”窗口,企業、群眾在當地即可辦理已進駐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以及通州區鎮(街)、村(居)兩級的全部事項,實現了北京政務“送政上門”。
“如果是居住在廊坊北三縣的群眾,想在城市副中心開辦一家公司或是辦理位于六里橋的市級事項,只需到北三縣的政務服務大廳就可以完成辦理,同時結果材料可以通過EMS郵寄到家,減少了跨區域跑動的麻煩。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擴展政務服務事項通辦范圍,使數據真正地‘跑’起來。”陳新指出。
此外,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正通過“云窗”系統建設,將位于北京西部地區的北京市政務中心前臺窗口和后臺審批服務能力延伸到副中心,辦事人在副中心即可完成1980個市級事項全流程異地辦理,同時還一并承接1568個通州區級事項本地辦理,形成與北京市政務中心“東西呼應、雙子聯動”的服務新格局,打造了市、區兩級政務服務的扁平化管理、智能化運行、網絡化支撐的新示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