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成長與傳承,是每一代人的共同敘事;而相互守護、彼此成就、接續向前,映照的更是一個國家的進步征程。“血,總是熱的;薪火,賡續不斷”,不斷傳承的家國情懷、不屈精神、堅韌品格,好似一道無形的鋼鐵長城,護佑并推動這個國家一往無前。
“長大我當空降兵”,2008年汶川地震后,12歲的什邡男孩程強曾舉著這樣的橫幅送別救援官兵。14年過去,夢想成真,如今的程強褪去了“地震男孩”的青澀,不僅進入了黃繼光連,還成長為一名排長。這段穿越時空的動人故事,讓不少網友熱淚盈眶、感慨萬千。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瀘定地震中,曾在汶川地震中得到過救助的“00后”消防員張自立,在廢墟中奮力救出2個月大的嬰兒,而救災現場,這樣的“汶川哥哥”還有70多個;2020年7月,鄱陽湖水位超歷史極值,1998年洪災中被救出的6歲男孩羅杰已穿上了迷彩服,喊著當初“誓與大堤共存亡”的口號,沖鋒在抗洪第一線……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正如程強所言,在自己最絕望、最無助的時候空降兵來了,“當時心里就埋下了一顆當兵的種子”。時光荏苒,當年“被保護的孩子”悄然長大,愛與責任的種子也不斷發芽生長,他們以守護自己的英雄為標桿,最終成了守護大家的英雄。
薪火相傳,精神相續,其實是一代代人的成長經歷。從1998到2008,那一代人勇敢無畏戰洪水、抗地震,與不屈的民族精神一同挺立;如今,面對同樣的場景,喊出“現在輪到我站出來了”的,是這一代“90后”乃至更年輕的“00后”。放眼科研一線、基建一線、扶貧一線、抗疫一線,處處都有青春無畏、風雨兼程的背影,處處激蕩著“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誓言??梢哉f,無論前浪還是后浪,他們的奮斗從來都是共和國宏大敘事的一部分,太多的小小少年,傳承著那股不屈不撓、丹心報國的信念,接棒遠征,創造大寫的人生。
成長與傳承,是每一代人的共同敘事;而相互守護、彼此成就、接續向前,映照的更是一個國家的進步征程?;厥走^往,由積貧積弱走向圖強趕超,“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各個領域響徹接續奮斗的時代交響。從程開甲們“把生命置于危險之中,把國家領向安全地帶”,到南仁東們在山林荒野中穿行十余載“讓中國成為看得最遠的國家”,一代代科學家“苦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帶領中國突破一個個“無人區”;從“萬里長江第一橋”讓天塹變通途,當驚世界殊,到伶仃洋上起“飛龍”,港珠澳大橋續寫新傳奇,一代代建設者懷揣基建強國夢,推動中國工程步步躍進;從“草鞋書記”楊善洲清廉奉獻六十年綠了荒山白了頭發,到“80后”時代楷模黃文秀扎根脫貧攻堅第一線用生命捍衛職責,人民公仆一心為民的初心與使命成就“千年夢想”……歲月變遷、時代更迭,但“血,總是熱的;薪火,賡續不斷”,不斷傳承的家國情懷、不屈精神、堅韌品格,好似一道無形的鋼鐵長城,護佑并推動這個國家一往無前。
傳承精神、厚植情懷,離不開歷史的指引,也植根于現實的奮斗。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而放眼今日中國,正處于距離偉大復興最近的歷史節點上,各行各業活力迸發,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風起云涌,可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正是呼喚揮灑青春、大干一場的時候。有人說,今天的我們正處于一個“小時代”,最多關注的是“我”。然而,以更大視角看,這份對“我”的觀照,又何嘗不是“大時代”對每個人個體之力的期待。“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每一個人從“自我”境遇出發,從前浪們“恰同學少年”的豪情壯志與拳拳的赤子之心中汲取精神力量,把握同時代一起進步的機會,個體成長就有最扎實的信仰支撐、現實依托,民族復興就有最廣泛的、源源不斷的歷史動能。
紀錄片《九零后》中,把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天的“兩彈一星”元勛王希季,在追憶西南聯大崢嶸歲月時說,“‘中興業,須人杰’,我就是想做一個人杰”。今天,“90后”航天科研人員工作艱辛、任務艱巨,他們說“為了一份事業去奮斗和付出,這是幸運的”。如這般穿越時空的對話一樣,一代代人抖擻精神、傳承情懷,向著夢想一次次出發、抵達、再出發,這個國家就能行穩致遠,書寫更多奇跡。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