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海淀區紫竹院街道中央民族大學社區攜手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師生,打造了一面垃圾分類主題文化墻,原本破舊斑駁的墻體變成了社區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走進中央民族大學社區,一面長15米,高3.5米的墻面吸引了過路居民的目光。藍綠色調的墻面上,一雙手托起了微笑著的地球,畫面中央紅色的“垃圾分類,從我做起”藝術字很是顯眼。圍繞地球周邊的,是中央民族大學校園內的特色建筑。
色彩鮮亮、內容豐富的墻面剛一畫好,就成了“網紅”。“原來這面墻破破爛爛的,聽鄰居們說墻翻新完特好看,特地帶著孩子來看看。裝飾后真是大不一樣了,既美觀,還能教孩子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很有意義。”正在墻邊駐足欣賞的劉女士欣喜地說。
中央民族大學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沈文利介紹,這面涂鴉墻前面原本是片坑洼的空地,大風一來,沙子、塵土滿天飛,居民們停車也是隨意亂停,怎么放的都有,一直沒有充分利用起來。后來,在社區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空地鋪上了透水磚,撒上了草種,周圍還安上了太陽能小地燈,空場面貌煥然一新??盏睾竺姘唏g破舊、坑洼不平、出現多處缺損的墻面就顯得和周圍環境格格不入了。
街道砌平了破損坑洼的墻體,又將墻面粉刷一新,可看起來還是空空的,不夠美觀。“旁邊就是垃圾分類投放點,不如做一面垃圾分類主題的宣傳墻吧!”沈文利說,社區地靠中央民族大學,各種專業資源非常豐富,于是社區找到了學校,希望能和美術學院的師生聯動,請專業人士幫忙創作。
10月19日,十余位師生來到社區里,他們登上梯子,拿著畫筆按照設計圖認真地勾勒著圖案。師生們在墻體中間繪制出地球和雙手,表示保護環境是每個地球居民的責任,圍繞地球周邊的建筑物代表著人類居所。“由于社區里住的大部分是學校的教職工和家屬,圖中建筑物的原型特意選擇了中央民族大學海淀校區和豐臺校區里的特色建筑。從構思、創作到完成繪畫,師生們只用了三天。”沈文利說。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