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號注意,我是北京。”這樣的開場,鮑碩說過許多次??苫叵肫饍赡甓嗲白?ldquo;天問一號”總調度崗位的情景,她仍會內心澎湃。
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作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組建40多年來的首位女調度,出生于1992年、當時才28歲的鮑碩坐在了總調度臺上。她的代號是“北京”,負責下達口令和組織指揮,準確地發出一條條指令,處理現場各種實際情況。
“天問一號”是我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主要通過繞、落、巡,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并在火星表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能給“天問一號”發號施令的確很酷,但鮑碩頂著巨大的壓力。
【資料圖】
火星探測的特點是關鍵控制很多,像深空機動、近火捕獲這類控制,對特定的時間窗口要求很高。鮑碩所在的團隊研究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技術,能夠時刻準確知道“天問”在哪兒,通過測控站與它保持聯系,會為每一條指令動作都起一個唯一的名字,這樣就可以給“天問”發號施令。
火星探測的另一大特點是距離很遠。“以往的月球探測最遠約38萬公里,火星到我們最遠約4億公里。”鮑碩說,向“天問一號”發送一條指令可能需要44分鐘才能等到回復,很多時候無法實時判斷“天問”當前的狀態,為此他們研究將上行發令和狀態判斷分開,同時考慮“光行時”的影響。
她還記得對環繞器成像的控制,“我們在控制環繞器釋放了一個小盒子,讓它在分離之后對探測器的全貌進行拍照再下傳到地面,最終成功拍到了深空中鮮艷的五星紅旗。”這是鮑碩覺得最驕傲的時候。
4個月后,嫦娥五號任務開始進行月面采樣,“北京調度”仍然是鮑碩。
“月球探測器一個簡單的采樣動作,背后是地球和月球38萬公里之間的‘連線互動’。”鮑碩說。月面采樣是一次全新任務,而在月球物質的鉆取和表取采樣兩種方式中,表取采樣和封裝可謂難度最高、風險最大。因為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連續多次控制機械臂在陌生月面安全挖到預定區域的月壤,并將它放置到位于著陸器的初級封裝裝置中。還要在裝滿后,精準穩妥地將月壤轉移到上升器的密封封裝裝置中,才能為月球樣本返回地球創造可能。
48小時的遙操作時間之緊、任務之重,鮑碩早已做好了不眠不休的準備??臻e時間她就找資料學習,保持頭腦清醒、思路清晰。最終,在實際月面工作過程中,兩千余條指令、近萬句調度語,鮑碩無一錯漏,最快僅用時37分鐘就完成一次表取采樣放樣工作。她和團隊比預定時間提早近7小時完成月壤表取封裝工作。
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空間站“問天”實驗艙……經歷過這么多國家重大航天工程,這位航天界“花木蘭”調度說,最難忘的還是深空中鮮艷的五星紅旗,每當看到五星紅旗閃耀在太空,就會覺得自己特別幸運。
小時候看到楊利偉遨游太空,鮑碩就對航天事業有了一份向往。“能用現在這種方式在地面守著航天器、航天員,我很知足。”2023年,鮑碩希望能參與到更多的任務中,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青春力量,每一次都能讓大家聽到“北京明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