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陽春三月,大興的瓜農進入農忙期,一大早就到育苗場拉瓜苗定植。3月3日,在大興區龐各莊鎮四季陽坤集約化育苗場,育苗農人正在挑選培育好的西瓜苗裝箱。目前,該育苗場每天供應10萬至13萬株瓜苗,除了滿足大興區農戶種苗需求,還供應北京其他區,甚至還走出了北京,供應全國其他省市地區農戶需求。
(相關資料圖)
據大興區農業農村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大興區有24家集約化育苗場,年育苗量超過1億株,種子種苗生產經營企業有49家,均位列北京市第一。今年,大興區將實現育苗超1.5億株,訂單銷售輻射京津冀,助力夯實北京“菜籃子”工程基礎。
3月3日,在大興區龐各莊鎮四季陽坤集約化育苗場,育苗農人正在忙碌著。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70天建成新育苗場,發展訂單農業
老苗場已經經營十多年,新苗場第一批種苗已經如期交付。這座新型集約化育苗場,從平地到建成,只花了70天時間,第一批育苗正好趕上了瓜農的定植時間。“其實這150畝地劃歸農業,對政府來說是沒有稅收的。”四季陽坤創始人劉福娟表示,為了建設新育苗場,區里和鎮里投入了很多,保住了農民的飯碗,這也是去年疫情期間大興區唯一沒停工的項目。
新育苗場與老苗場大為不同,在設施設備上采取了現代化智能育苗設備,可以精準調控育苗條件。新的育苗棚室土方平地落,滑軌實現機械化,運送種苗等物資大大減少了人力,還將增加苗床、灑水車等智能化設備,采取用水處理器,灌溉水達到直接飲用的水平,而且是節水系統。硬件設施提升的同時,軟件管理上也有所提升,在育苗的全過程,實現了“工廠化”作業,所有育苗步驟都實現了記件制,用工環節得到了優化提升。
3月3日,大棚里的工人正在對西紅柿秧苗進行管護。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隨著人們對集約化育苗的認可,農戶對種苗的需求增多。劉福娟表示,建設大苗場可以增加種苗的穩定供應,小苗場會因為天氣等不確定因素,出現供應斷檔的情況,大苗場能夠彌補這個空當,進行種苗的調配。新育苗場總投資6000萬元,單棚育苗可達到60萬株,在眼下定植期瓜苗需求的旺季,60萬株瓜苗只夠滿足農戶五天的需求量。按照這種訂單滿負荷的情況下,育苗場一年可培育1億株苗。
目前,種苗場培育的種苗都是提前簽好的訂單。劉福娟今年收到的育苗訂單已經有厚厚的一摞,共計1700多個農戶,訂單量達到1040萬株種苗。也就是說,育苗室里的每株苗都是有主的。
穴盤上的種苗已經有十多厘米高,經過嫁接的種苗長得整齊。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1800萬補貼,瓜苗價格減半
走進新苗場的育苗棚室,人能明顯感覺到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育苗農人大都穿著短袖干活,穴盤上的種苗已經有十多厘米高,經過嫁接的種苗長得整齊,像受閱方陣一般接受師傅的把關檢驗,壞苗被剔除,弱苗要挑出來繼續培育。
目前,在育苗場培育出的瓜苗,1株瓜苗賣2塊錢,但是經過政府補貼后,農戶購買瓜苗可以減免一半。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育苗師傅向記者介紹,這一批種苗已經培育一個多月,是L600的西瓜苗,農戶現在定植,預計到5月中旬可以成熟。這些經過培育的瓜苗,掛果能力強,瓜成熟后,還能掛果20天,保證西瓜的品質不變。
西瓜的育苗期集中在每年的12月到來年4月,今年再有1個月,育苗期就結束。進入5月后,龐各莊的西瓜將陸續成熟上市。如今,隨著暖棚設施增多,大興西瓜的成熟期得到延長,市民可以從4月中旬持續到11月中旬,都能吃到新鮮的大興西瓜。
大興區委農工委委員、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寇玉山介紹,大興創新政策,推進“大興西瓜”品牌建設,每年安排1800萬元區級專項資金用于西瓜商品苗補貼,扶持種苗發展。
目前,在育苗場培育出的瓜苗,1株瓜苗賣2塊錢,但是經過政府補貼后,農戶購買瓜苗可以減免一半,現在農戶購買一株苗只需要1塊錢的成本。
陽臺種菜線上下單,發展蔬菜育苗產業
大興西瓜遠近聞名,但早先時候農戶是自行育苗,利用小碗、點煤爐保溫的方式自主育苗。直到2017年前后,大興區實行煤改電,集約化育苗場開始建設,劉福娟也是在那時候開始建育苗場。
“一開始,農戶不信任,對這種集約化的育苗方式持觀望態度。”劉福娟說,第二年,遇到了嚴重的霧霾天氣,連續37天的陰天,育苗場遭遇了重創,幸虧推廣站開始在苗場設置補光設施,解決了光照不足的難題。
如今,瓜農們都認可了基質苗,天氣也變好了,育苗的環境適宜。今年,劉福娟的育苗場培育推廣了新品種京彩3號,這是一種綠皮彩虹瓤的小西瓜,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選育的品種。
每年過了4月,一直到12月,這段時間是蔬菜的育苗期,往年西瓜育苗占比達到70%,蔬菜的育苗占30%,但是今年劉福娟承接了新業務,作為農林科學院推廣的52個蔬菜品種種苗的一件代發基地,市民想利用陽臺空間種植蔬菜的,可以直接線上下單西紅柿、黃瓜等蔬菜種苗,培育好的種苗可以直接送上門。
目前,育苗場已經接到幾千個線上蔬菜種苗的訂單,雖然剛剛起步,但劉福娟十分看好蔬菜育苗的發展,“隨著52個品類的推廣,育苗場的蔬菜育苗比例會隨之提升。線上銷售蔬菜種苗不受地域限制,供應全北京,并逐漸在全國各地鋪展開來。”
創新育苗險,育苗場增底氣
經過多年育苗產業的發展,大興區的育苗場也從2017年的9家,到2019年增加到13家,現在大興區已經有24家育苗場。
大棚里,一派繁忙的景象。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寇玉山介紹,圍繞北京市“種業之都”的建設任務,大興區制定種業振興實施方案,全力推動“種苗核心區”及“華北瓜菜種苗產業基地”建設,進一步釋放種苗經濟效益。此外,加強科企合作,加快推進國際植物新品種綜合測試中心和健康種苗檢測大興分中心建設。
目前,大興區6家育苗場獨立打造集約化育苗品牌,實現規?;?、產業化快速發展。在發展種苗經濟的過程中,大興區創新推出瓜果及蔬菜育苗險和西瓜人工成本險,2022 年共承保種苗1.38億株,風險保障金額達8772萬元。
劉福娟的11個育苗棚交了4萬元保險費用,上保險后,育苗場只需要承擔10%的育苗風險。自從2019年育苗納入保險體系后,劉福娟有了更多的育苗底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