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品牌化是鄉村振興發展的整體趨勢,有效的農產品品牌化更是農業經濟良性循環的一種體現。“十四五”期間,要引導農產品產地市場實施品牌戰略,發揮平臺渠道優勢,塑強一批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以品牌建設引導農業結構調整。
由于鄉村區域內大多數農產品依托企業創建的單一品牌無法形成較大規模的品牌集聚效應,知名度不高,競爭力有限,無法有效開拓市場,因此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創建勢在必行。
當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在新興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方面,大部分鄉村品牌方組織的生產營銷工作剛起步,基礎水平不高,對消費者而言這樣的品牌僅僅是一個標識,無法用以判斷產品質量,存在信任問題。
大部分鄉村農產品公用品牌建設工作,是在缺乏相關政策法規引導、較為倉促狀態下開展的,所制定的農業企業品牌準入條例不夠充分,農產品生產標準不夠清晰和統一。
品牌運營團隊缺乏了解和掌握農產品公用品牌理論和實際運營管理的專業人才,對不同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和地理商標缺少基礎理論研究,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水平不高。
因地制宜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助力鄉村發展的幾點建議:
地方政府要強化對農業市場的特色培育,明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思路。結合本區域農產品品牌化發展階段、品牌定位、品牌名稱、發展目標、產業特色、資源優勢等制定合理的品牌化運營戰略。依托農業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關注市場需求,增加農業科技、人才、基礎設施和宣傳推廣投入,創新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推行品牌農產品認證考核制度,制定相應引領性政策法規,積極建立互促體系,強化區域布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提升農業品牌市場核心價值。
嚴格篩選農產品加入區域公用品牌,加大市場監督力度,保證品牌質量。鄉村農產品品牌塑造要根據當地人口、農作物品類、經濟基礎等實際情況,正確看待“一村一品”的推進工作,確保農產品的優良品質能夠有效提升品牌市場效益,這也是夯實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基石。農業經濟合作社等行業協會要以長遠的眼光看待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發展,以嚴格質量標準提供農產品,開展公共品牌準入評價認證工作,整合市場資源,聯合打造優質農產品供給鏈。政府、品牌運營方與農戶要以農產品質量為第一要義,不斷加深合作,共促公用品牌健康發展。
推動品牌農產品產業科技創新和營銷渠道多元化,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消費平臺和價廉物美的農產品。政府機構、品牌運營組織、行業協會和農業企業等參與主體要提升協作水平,不斷推動區域公用品牌農業產業科技創新和品牌產品營銷渠道多元化,增加對品牌運營管理專業人才的吸收廣度與深度,積極引進、培養、建設人才隊伍,提升品牌運營團隊專業水平和組織化程度,制定科學的運營決策,鼓勵品牌產業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融入高新科技,不斷強化自身科技創新能力和標準化生產水平,逐步開拓中高端農產品市場,促進公用品牌多樣化發展,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需求。
深入挖掘區域歷史文化內涵,將其提煉和融入公用品牌,探索品牌市場的差異化營銷。要以區域文化為農產品品牌文創和包裝等設計的核心要素,最大程度上體現出公用品牌的區域特色,使農產品具備個性化特征,以優質形象深入人心。各大農業龍頭企業要堅持履行社會責任,發揮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文化再生和文化創新效應,利用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運營組織提供的互聯網技術平臺實現品牌多渠道推廣,提高品牌影響力、認知度、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進而有力促進鄉村振興、農民增收致富。
關鍵詞: 塑強一批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保證品牌質量 加深合作 第一要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