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長江!中國對長江的保護終于迎來了重大的轉變,雖然才全面禁漁兩年,但是,長江的各種生物資源提升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這也再次證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對長江的歷史性保護轉變,是完全正確的。
不說遠了,就完全執行完長江十年禁漁計劃的目標,我國整個長江區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也是沒有任何的問題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而且大規模魚兒活動,稀缺長江生物的增長,多年未見的魚兒出現,都是一種變好的象征。這到底變得有多好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長江十年禁漁才兩年!成效已顯著
沒錯,的確我國長江十年禁漁才兩年,但是對于長江的生物資源變化來說,已經是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是真的越來越多了。
只不過話說回來,長江本身就應該有這樣的樣子。本身長江就是我國資源非常豐富的區域,特別是魚類資源非常豐富。
按照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長江的淡水鯨類2種,魚類高達424種。其中稀缺生物白鱀豚、中華鱘、達氏鱘、白鱘,長江江豚等都是在長江之中生存,大家曾經吃的四大家魚,也是在長江普遍存在。
但是,也就是因為資源豐富,人類最初的不合理開發,導致了不少生物的減少,甚至出現了種群的滅絕。
例如:白鱘宣布了滅絕,是有點可惜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國要呼吁長江保護,長江十年禁漁計劃的原因,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看到整體的長江資源提升,恢復到我們初始的狀態。
這不,來自2023年《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長江資源變化來看,的的確確已經出現了大變化,其中稀缺生物長江江豚已經出現了“止跌回升江豚數量較五年前增長20%”的狀態。
科考數據顯示,江豚已經達到1249頭,其中,長江干流約595頭、鄱陽湖約492頭、洞庭湖約162頭。
與2017年1012頭相比,5年數量增加23.42%,年均增長率為4.3%,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所以,這絕對是好消息。
當然,除了江豚之外,魚類資源的提升更加強,其中稀缺性,罕見的神秘魚類都達到了歷史性水平,多次出現——活動頻率大幅度地提升。
長江多年未見神秘物種鳤,頻繁出現
沒錯,長江神秘物種鳤對很多人來說,應該不陌生,這種魚曾經歡迎程度非常的高,該魚體近似筒狀細長,頭小,平直,無須,尾鰭灰黑色。
我們又將它稱之為“刁子、麥稈刁、昌刁、刁桿”等等,由于它肉質細嫩,味鮮美,食用頗受歡迎。
所以,被大規模地捕撈,而且,這種魚類的增長速度極其緩慢,常見的也只有0.5-1公斤,所以,只要快速捕撈,那基本上也難以再有。而且,對于整個長江來說,也的確是出現了歷史性的轉變,不僅限于鳤。
在上世紀70年代,每年所捕撈的含鳤魚在內的長江魚類能達到26多萬噸,到了80年代的時候,這個數量降低到了20萬噸左右,2010年左右時段,年均捕撈量約為10萬噸。
所以,一步一步地減少,我們也不可能再次看到鳤。它也就變成了長江非常神秘的物種了。
而且在2021年的時候,長江洪湖江段發現一尾鳤的時候,還引發了大家的轟動,這就是該魚的情況。
但是,在這次的公告之中,根據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介紹,隨著我國對長江禁漁的整體實施,各種魚類的提升明顯——上游的特有魚類,中游的四大家魚,下游的刀魚,也就是“刀鱭”,在數量上都有明顯的增長。
同時值得一提的,還有長江刀魚能夠溯河洄游到歷史上最遠的水域洞庭湖,多年我們未見的鳤魚,在長江中游及洞庭湖出現頻率也增加了——也就是多次出現了。
這說明神秘物種鳤的數量的確也在提升了,不然也不會看到。
所以,種群,數量等都在提升,這就是我國長江的改變,我們也期待長江持續地禁漁下去,無論是滿了這10年,還是在10年之中,這個趨勢,這種方式,方案的持續執行,才可能讓我們的長江變得更好。
而且在2022年之中,大規模魚群的出沒消息,也有兩個典型的例子:
第一個、安徽池州市黃湓大橋黃湓閘下,魚兒太多,導致江水都被“染黑”了,引發了大家的轟動。當地村民也表示,自己在長江邊上生活60多年了,從未見過這么多魚。
第二個、重慶萬州出現大規模野生魚群,護漁隊員表示,這么多的魚,這么大的魚,還是護漁隊成立以來第一次見到,一群可達200條,平均每一條大概也是在八九斤左右等等。
這些例子都說明了長江魚類的恢復呈現出上升狀態,不過,這里我們說長江魚類,生物資源變多,這的確是一個好事情。但是整體上來說,長江也出現了不好的消息。
壞消息:長江外來物種變多
的確,一般說到外來物種,那對我們本土生物的影響就會很明顯,然而,這些年來,隨著寵物潮的舉起,不少人想方設法引入外來物種,并且在自己不飼養的時候,還隨意將其放生,引發了對生態系統的危機。
例如:2022年,我國多地發現了鱷雀鱔,這種堪稱“水中殺手”的魚類,本身在我國不存在,但是很多人飼養之后,隨意放,最終引發了區域性水域的生物滅絕趨勢,這的確是不好的事情。
而長江外來物種的進入,也肯定存在部分人的隨意釋放,通過對“長江流域各個江段均發現了外來物種,以三峽庫區為例,監測周期里發現了28種外來魚類,占三峽庫區魚類種類數的19%。
所以,這對我國三峽庫區的其他本土魚類來說,帶來了一定的風險。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常常說,要加強對外來物種控制的原因。
保護環境靠大家,我們不能夠一邊保護,一邊又在破壞,只有一起保護了,未來我們才可能看到更好的生態環境。